三年級班進行了「善用利是錢」主題班會

新聞發佈日期:2018/03/07   撰稿人:三年級組

    新春將近,同學們最開心歡度佳節和吃應節賀年食品外,最期待是接受父母和長輩給予的紅包,紅包也是廣東人俗稱"利是",每封"利是"裏包含了滿滿的長輩的祝福外,也是代表不少的金錢。為了讓學生認識正確的金錢觀,養成儲蓄的良好習慣,我校在2018年2月2日下午,三年級師生進行「善用利是錢」主題班會。

    當天,全體同學首先齊唱校歌。接著老師告訴同學們將會迎接我國傳統節日──農曆新年。老師介紹在農曆年前後,介紹在節日前,每個家庭都會進行一些活動,如大掃除,辦年貨,買新衣,拜年和收紅包,參觀花車大巡遊等等。其中,老師介紹在過去粵方言地區農曆年前有個傳統習俗──賣懶,小孩會挨家逐戶地唱「賣懶」歌。「賣懶」即是透過這個活動,寓意小孩賣去懶惰不良習慣,在明年會勤於讀書。配合播放一首旋律活潑的動畫歌曲「賣懶歌」,除了讓學同學了解傳統習俗外,並一起唱「賣懶歌」。

    此外,再播出另一短片,如何善用利是錢,引導學生: 一. 訂下儲蓄計劃。學生明白把儲蓄起來的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。 二. 善用金錢購物。教導學生不能購買超過自己所能負擔的物品。 三. 幫助有需要的人。培養學生的「同理心」,讓他們認識到世界上仍有很多不幸的人,需要我們的幫助。

    最後,老師提醒學生新春年假過後,預留利是錢去捐助「華夏綠洲助學行動」及「一人一利是」活動。學生從中明白「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