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小榮休教師分享心得.薪火相傳


勞工子弟學校(小學部)日前舉行了一次別有意義的會議,與會者主要是最近三年加入該校任教的教職員二十多人,以及學校行政和三位特邀嘉賓──該校前教導主任陳壽庭、蔡華嘉、前常識科組長及前教聯會主席劉淑雲。


據悉,該校教師隊伍一向較穩定,近年新聘為數不少的教職員,除補充個別榮休教師之空缺外,主要是因為校務發展的需要,以及教青局加大對本澳學校教育資助的緣故。適逢今年是勞校建校六十周年,為了更好地辦好學校,達至勞工教育事業薪火相傳,所以在這次新教職員會議中,三位退休資深教師以一個個生動的例子,深情地回憶了五、六十年前澳門工人子弟失學的苦況,以及勞校因此成立的歷史。他們與年輕一輩分享了對勞工子弟教育事業的忠誠,以及自己當勞校教師的苦與樂。苦,是因為當時老師的薪金微薄,甚至工廠女工的薪水也比當教師高,如果已經成家立室、要養兒育女的老師,經濟更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嚴峻問題。雖然也有部份同事因此告別教師行列,但為數不少的老師仍然為工人子弟教育事業堅持下去,以苦為樂,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尊敬,並為今天勞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他們深情指出,當年留在勞校當教師生活雖然艱苦,但“今生無悔”!


三位資深教師分別在勞校工作逾四十年才榮休,直至現在仍然經常回校,仍然關心學校的發展。他們見證了學校由創校校長譚立明開始,接著在陳學中、唐志堅直至現任萬群前後共四位校長領導下的發展,勉勵與會年輕教師發揚前輩對勞工子弟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,但同時要與時俱進,緊貼時代脈搏,在新的環境下繼續做好對工人子弟的教育,使勞校不斷發展。與會教師年資相對較淺,但對前輩的勉勵均深受感動。據悉,這類有助新教職員認識學校、有助增強學校凝聚力的活動,會不定期的開展,下次活動的主題和形式正在醞釀中。